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以色棕黄、整匀不碎、无杂质者为佳,除去杂质和泥土后打碎入药。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胃经、大肠经。
- 《本经》: “味甘,寒。”
- 《药性论》: “味咸。”
- 《纲目》: “性涩。” “手、足阳明血分。”
- 《本草新编》: “入脾、胃、大肠。”
bubble_chart 功效
涩肠止血。
bubble_chart 主治
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 《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
- 《四声本草》:“牡丹为使。”
- 《注解伤寒论》:“重可去怯,余粮之重以镇固。”
- 《纲目》:“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曰,下焦有病人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抱朴子》云,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后令人多气力。”
- 《本草汇言》:“禹余粮,养肺金,固大肠之药也。凡属水土不和,清浊混乱诸疾,用之奏效。”
- 《长沙药解》:“禹余粮止小便之痛涩,收大肠之滑泄。《伤寒》禹余粮丸,治汗家重发汗,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者,以发汗太多,阳亡神败,湿动木郁,水道不利,便后滞气梗涩,尿孔作痛,禹余粮甘寒收涩,秘精敛神,心火归根,坎阳续复,则乙木发达,滞开而痛止矣。赤石脂禹余粮汤用之治大肠滑脱,利在下焦者,以其收湿而敛肠也。”
- 《本草求真》:“禹余粮功与石脂相同,而禹余粮之质,重于石脂,石脂之温,过于余粮,不可不辨。”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成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实证忌服,孕妇慎服。
bubble_chart 炮制储藏
煅禹余粮为净禹余粮在无烟火上煅红,趁热置醋中淬酥,捞出晒干入药者,收涩止血功效增强。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