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将原药炒至焦黄色时并微鼓起,捣碎取仁;或将净草果仁姜汁微炒用。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bubble_chart 功效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于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本品燥湿,温中皆强于草豆蔻,故寒湿盛者更宜。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配伍。
- 用于疟疾。本品芳香辟浊,散寒燥湿,除痰截疟,以寒湿偏盛为宜,多配常山、知母等同用,如常山饮。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亦可选用,常与柴胡、黄芩、槟榔、知母等药同用。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 《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 《本草纲目》:"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
- 《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阳,止呕吐,治脾胃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3~6克。煎服。去壳取仁捣碎用。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草果仁含挥发油。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