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痱子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以小丘疹、小水疱为特征性损害。好发于夏季,主要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病情与气候密切相关,气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气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bubble_chart 临床表现
红痱
- 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
- 多发于额、颈、胸、背、肘窝、国窝等部位;
- 自觉有痒和灼热感;
- 主要发生于小儿或儿童。
白痱
- 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小、半透明水疱,疱壁薄,轻擦易破;
- 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
- 无自觉症状;
- 多见于高热且大量排汗者,或长期卧床病人。
bubble_chart 诊断
红痱
- 高温、闷热天气发病;
- 皮损为针状大小的炎症性丘疹和丘疱疹,密集而不融合;
- 好发前额、鼻、颈胸、背等处。
白痱
- 高热而大量出汗患者或长期卧床患者发病;
- 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薄壁、半透明水疱,无症状;
- 好发于胸腹部。
bubble_chart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
- 可服清热、利湿、解暑的中药或制剂;
- 可外用消炎、止痒制剂;
- 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用药原则:
- 痱子一般外用消炎止痒制剂即行;
- 可同时服清热解暑的中药或中药制剂;
- 有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bubble_chart 治癒标准
- 治愈:皮疹消退、症状消失、无新发疹;
- 好转:皮疹大部分消退,症状改善,无新发皮疹;
- 未愈:仍不断有新发皮疹出现,症状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