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tuberculo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
bubble_chart 概述 颈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多见于较大儿童,多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同时存在,其原发病灶位于扁桃体上,少数在咽上部增殖腺内。传染途径为淋巴、血行播散。
bubble_chart 临床表现
- 起病慢,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单侧,位于颈前后三角区,一个或数个,活动无粘连,无压痛,质稍硬。偶于转头时因肿大的淋巴结突出而被家长发现。
- 病情恶化时可致结核性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数个淋巴结之间并与皮下组织粘连成较大包块,不活动。
- 进一步恶化干酪变性及中心液化形成寒性脓疡,表皮紫红色,有波动感,最后破溃流出脓液,呈稀薄灰白色含有干酪样物质。形成溃疡或窦道,经久不愈,最后愈合成为不规则的永久性瘢痕。
- 轻者无全身症状,较重者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及营养障碍。
- 常伴结核过敏症,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等。
bubble_chart 辅助检查
OT或PPD试验阳性;血沉增快;淋巴结穿刺可抽出干酪样物质,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结核菌。组织病理检查选肿大、无粘连的淋巴结活检可确定诊断。
bubble_chart 治疗措施
- 较大的淋巴结可手术摘除,淋巴结活检时,同时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前后用抗结核药,INH用1~l.5年,SM肌注1~3个月。
- 局部淋巴结已形成寒性脓疡者,可局部穿刺将脓抽出,然后注入5% INH或10% SM 1~2ml,2~3天1次,注意要从健康皮肤刺入,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带入感染,并可避免形成瘘管。
- 如寒性脓疡已破溃,应保持引流通畅。引流不畅者,切开刮除干酪样物质,有继发感染者加入抗生素治疗。
- 并发疱疹性结膜炎及结节性红斑等,对结核菌高度敏感者,可加用泼尼松lmg/(kg﹒d)2~4周。同时给予大量维生素C。
bubble_chart 鑑别
- 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起病急,发展快,伴有附近组织炎症,如扁桃体炎、咽炎等急性炎症,发热,局部红肿、触痛症状明显,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用抗生素有效。
- 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轻度肿大,数目较少,活动,病灶感染急性发作时,淋巴结随之增大,感染控制后又缩少,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消退。
- 霍奇金病(淋巴网细胞瘤):淋巴组织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较韧,无压痛,侵犯范围广时纵隔淋巴结多同时肿大,进展快,常出现压迫症状。活体组织检查可找到 Reed-Sternberg细胞(“对影”核细胞)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