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bubble_chart 主治
火热内蕴之心痛、胃脘痛。
bubble_chart 方义
清中汤为临床治疗湿热中阻型胃脘痛之常用方。本方乃二陈汤加栀子、黄连、草豆蔻而成,方中以二陈汤清中焦湿热为为君;山栀苦寒泻火,治胃热,黄连苦寒入中焦,清热燥湿,二者相伍清胃热之力更佳,为臣药;中焦有热,用栀、连苦寒泻火,易格拒不纳,故加草豆蔻辛温燥湿,健脾温胃以反佐,则邪易伏而病易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则湿热除,胃气和。明‧方谷在《医林墨绳》中根据张子和“诸药皆生于气,诸病皆因于气”的理论,提出在气病动作之初,以二陈汤为主,辛温之中少用苦寒药。如治胃火,用二陈汤加黄连、山楂与本方的组方思路如出一辙。
bubble_chart 加减
- 湿偏重加薏苡仁、白扁豆、藿香、佩兰;
- 热偏重者加黄芩、蒲公英、苦参;
- 便秘者加枳实、制大黄;
-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以清热和胃降逆。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李某,男,28岁,于1984年4月8日初诊。自诉胃脘部灼热疼痛已2月末愈,痛引肩背,入暮痛剧,饮食日减,口苦泛酸,时而暖气,小便黄痛,舌苔薄黄,脉弦数。经多方治疗罔效,且有增剧。经X线钡餐照片诊断为急性胃炎。证系寒郁化热,气滞痰凝。治宜清火化痰,理气开郁。方拟清中汤加味: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白茯苓10克、草豆蔻6克、栀子12克、黄连10克、柴胡10克、广木香6克、甘草5克、生姜5克。服药1剂,其痛大减,继进原方5剂告愈,随访1年,病未再发。[湖南中医杂志,19》5,1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