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bubble_chart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bubble_chart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湿滞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苔白腻、脉浮滑。
bubble_chart 方义
本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再加入疏解外邪及调理脾胃之品而组成的,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湿滞之证常用方剂,对于四季感冒,尤其夏季感寒伤湿,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方中用藿香为君,以辛散风寒,又能芳香化浊,且兼升清降浊,善治霍乱;臣以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并佐以桔梗宣肺利膈,既利于解表,又益于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且和药性共为使。诸药相合,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浊降,气机通畅,诸症皆除。
bubble_chart 辨证要点
- 夏月时感或四时感冒、风寒束表、湿滞脾胃。
- 寒热头痛、腹痛吐泻。
- 舌苔白腻。
bubble_chart 加减
- 表邪偏重:加香薷。
- 里湿偏盛:加薏苡仁、泽泻、厚朴、苍术。
- 食滞纳呆:加山查、神曲、莱菔子。
- 无汗恶风:加防风、荆芥、麻黄。
- 咽痛:加银花、连翘。
- 腹痛:加芍药。
- 腹痛泻痢:加苍术、黄连。
- 寒甚:加附子、干姜。
- 口渴下痢,小便不利:合五苓散。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本方药多辛香温燥,阴亏血虚者慎用。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
本方健胃,镇吐,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胃肠功能,抗菌,抑制流感病毒,解热,利尿,祛痰。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中暑、呕吐、急慢性肾炎、霍乱吐泻、不服水土、小儿食伤。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