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描述 本书简称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是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显庆二年(657)苏敬奏请编修本草,唐政府乃诏苏敬等23人撰修,显庆四年(659)正月十七完成了全部编撰任务。全书共54卷,分为三部分。正文即通称新修本草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该书修成之后,由唐政府颁行全国,以为药用之根据,流传400馀年。
书中药图7卷北宋时就已亡佚无存。图经部分也已久佚,但部分内容收载于蜀本草佚文及千金翼方二书中,正文部分原书虽佚,但文字通过历代本草引录收载基本得到保留,近年来国内及日本学者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较完整辑本有日本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尚志钧唐‧新修本草辑本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包括序例和850种药,比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有名无用等九类。介绍药物味、性、良毒、主治、用法、别名、产地等,下以小字略述形态。对古书未载之内容加以补充,内容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药图是根据各地绘制的生药彩图编集的,这是我国唐代以前卷帙最多,药物来源最丰富的彩色药物图谱。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药物形态、产地、采药等,以辨异同。新修本草以较多的药物考证和丰富的药学知识赢得了中外医药者的尊崇,并对后世药物学发展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