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描述 崔嘉彦脉诀一卷,又名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近据考证系托名宋代崔嘉彦(子虚)撰,实为崔氏三传弟子张道中撰于天历三年(1330)。此书原名玄白子西原正派脉诀,简称西原脉诀。
崔氏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在难经、王叔和脉经以及高阳生脉诀的基础上撰成脉诀一卷。书中以难经的浮、沉、迟、数为纲,以风、气、冷、热主病,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用四言韵洁的体裁,阐明脉学的义理,极便于初学者习诵。全书计 682句,每句4字,共计2728个字,根据内容可分为若干自然段。对脉的生理、脉与阴阳气血营卫的关系、诊脉的部位、诊脉的方法、六部配脏腑、上中下配三焦、七表脉、八里脉、九道脉、中风脉、伤寒脉、暑湿脉、温病脉、各种杂病脉、六经病脉、妇人脉、小儿脉、四时脉、五脏脉、肥瘦长短人的脉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崔氏脉诀书中提到的脉象有:浮、芤、滑、实、弦、紧、洪、沉、微、缓、涩、迟、伏、濡、弱、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革、散、数等二十七种。此书言简意赅,深受历代医学家的重视。东垣十书将其冠于篇首,李东垣为旁注批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崔真人脉诀一卷,旧本题紫虚真人撰,东垣老人李杲校评,……东垣十书取以冠首,至其旁注之评语,其出李杲与否,则无可征信矣。” )。明代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予删订,改名为四言举要,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清代李延昰又取崔、李二氏的内容加以损益,编入脉诀汇辨中。开后世用四言体裁撰写脉学著作之先河,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但把脉象学说成是“天机之秘,神授之诀”,则未免语涉虚玄。
崔氏脉诀原著收入于东垣十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等各种医学丛书中,迄今未见有单行本行世。
据中国医籍考载:“此书(指崔氏脉诀)东垣十书、医统正脉中所收,其歌括耳。若全文,世从不知之。秘府所藏明钞幼幼新书,附录脉书五种,首编则崔氏原书,题曰紫虚真人脉诀秘旨”。查秘府所藏明钞幼幼新书未见传世,因此,崔氏原书全文无从稽考,198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刘昉撰集、明‧陈履端编订的幼幼新书,不见有崔氏原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