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中脘
别名中管, 胃脘, 胃管, 太仓, 上纪
经络任脉
国际代码CV12
bubble_chart 类别

胃募穴、腑会。交会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bubble_chart 释名

脘,或作“管”,指胃腑。穴近胃脘之中故名。又称“胃脘”,义同。一名“太仓”,意指胃主受纳水谷。

bubble_chart 位置

中脘穴位 (改编自《经络与穴道》)
中脘、气海、命门、腰阳关穴位横断面 (改编自《严振国穴位解剖》)

上腹部正中线脐中上4寸,当歧骨(胸剑结合部)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 针灸甲乙经:“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
  • 动功按摩秘诀:“在脐上四寸”。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腹白线中;深层近胃幽门部。
  • 神经: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
  • 血管:腹壁上动、静脉分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1~1.5寸,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尤其是胃充盈时或身体瘦弱,肝脾肿大者。向上方针刺过深,可损伤肝前缘。艾炷灸3~7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

bubble_chart 功效

和胃,宽中,消食。

  • 古典:胃胀,腹满,胃脘痛,食饮不化,呃逆,呕吐,吞酸,大便难,赤白痢,疳积,伤暑,疟疾,痰晕,痰饮,喘息,黄疸,困乏无力,赤白带下。
  • 现代: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扭转,肠梗阻,胃肠运动功能性疾病,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神经衰弱,失眠,慢惊风,食管癌,荨麻疹,肝炎,早期肝硬化。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附注

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难经称“太仓”;脉经作“中管”;针灸甲乙经作“中脘”。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